為替貯金業務所使用的郵戳與普通日戳不同,普通日戳因地名、日期為橫寫,稱為橫書。為替貯金戳為直式書寫,稱為直書。直書從明治29年8月1日使用至明治38年。
台灣直書為「月型」,從右邊數來排列為「月、年、日」。
下半部欄數分成三欄,從右邊數來拍列為「I、II、III」,I欄為臺灣、II欄為局別、III欄為地名,一般都以「II欄」不同來分類,可分成八類十二種戳型。
一.郵便電信局
II欄為「郵便電信局」,明治29年8月1日為替貯金業務開始,剛開始有26處郵便電信局,郵便電信局數目最多,根據統計共有73處郵便電信局先後成立或改制。

二.郵便電信支局
明治29年4月20日,民政開始,設有大稻埕、安平兩郵便電信支局,明治31年1月1日,後壠等10處郵便電信支局設置,再加上後期成立,先後有21處郵便電信支局。
郵便電信支局郵戳分成四種:
a. II欄為「郵便電信支局」,剛開始只有大稻埕、安平兩局。

b. I欄為「臺灣+地名」、II欄為「郵便電信局」、III欄為「支局名稱」。僅發現臺北支局--艋舺、臺中支局--小北門、臺南支局--安平等三地點。

c. II欄為「本局名+支局」,III欄為「支局名稱」〈圖8〉,此為台灣獨特型式,為上一項支局郵戳修改型,依實務研判應為明治33年〈1900年〉以後修改郵戳型式。

d. II欄為「局名+支局」,III欄為「本局名稱」。

[ 此貼被stampinged在2009-02-03 22:35重新編輯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