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給海角七號的信
自由時報2008-10-18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08/new/oct/18/today-o4.htm◎ 王乾任
國片《海角七號》熱賣,票房超過四億,連帶炒熱「海角七號」這個不存在的虛擬地址。據新聞報導指出,已經超過三千封信指明寄到海角七號,收信人則是小島友子。
報導指出,郵局呼籲民眾不要再寄信到虛擬地址,否則將會收到退信。我卻認為,這是個商機,不該往外推。郵局不是都想發行《海角七號》郵票了嗎?寄給「海角七號」的信,若能好好利用,將能替發展恆春觀光打出第二支腳。
恆春鎮公所應該和郵局合作,找個和電影相關的公共建築,成立一個觀光用的「海角七號」地址,該處還可設立《海角七號》電影相關場景解說或道具陳列,推出小島友子公仔,專收寫給「海角七號」的信,販售《海角七號》延伸商品(CD、郵票、公仔、小米酒、照片等等),建立一個以電影《海角七號》和恆春為元素發展出來的「國境之南」文化創意市集(再慢慢於往後的發展過程中添入新的元素來擴充)。
在北歐的芬蘭,就有一個聖誕老公公的家,收全世界寄給聖誕老公公的卡片,並且以這些卡片以及聖誕老公公的相關元素,成立了紀念館,替這個北國小鎮創造了豐厚的觀光財。
當年侯孝賢的《悲情城市》捧紅了九份,讓原本已經形同廢城的九份重新活絡起來。然而,一部電影的效力畢竟有限,九份就成立的黃金博物館,另外還推出一批茶館,也出現了九份的名產「芋圓」,才讓悲情城市的熱潮得以延續到今天。
恆春鎮若想趁著《海角七號》的熱潮,發展觀光,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更積極的成為資源整合者,找出能夠結合海角七號與恆春的特色,輔導讓其發展為名產、名物,設置半永久化的觀光景點,推出海角七號的包套旅遊行程,還有設置海角七號博物館等等,或許有機會創造另一個九份觀光奇蹟,將恆春這麼美的地方打造成真正的國境之南,永恆之春。(作者為文字工作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