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 : 日本吉野山--藏王堂
級別: 郵務士
UID: 2613
精華: 2
發帖: 323
升級點數: 239 點
金錢: 9248 金幣
線上時間: 326(時)
註冊時間: 2005-09-27
最後登錄: 2018-10-08
樓主  發表於: 2006-06-30 23:27

日本吉野山--藏王堂

吉野山從西元671年間因為修行者受到「藏王權現」感召,因此上山興建金峯山寺而發展。所謂「藏王權現」指的是佛教密宗裡的神祇形象,共有三尊分別代表釋迦如來、千手觀音與彌勒佛,亦可視為過去、現在與未來三世諸佛,但形象與我們熟悉的如來、觀音跟彌勒全然不同,而是類似不動明王般的憤怒金剛像,臉部青紫、嘴巴張開露出憤怒牙齒、背後有焰火燃燒。目前在金峯山寺藏王堂中共有3尊16世紀雕成的極大「藏王權現」佛像,被喻為「日本最大密佛」,平常並不對外開放,均以薄紗攏罩,只不定期會對外開放。

吉野山從「藏王權現」金峯山寺開山以後,因為高僧輩出,因此很快成為日本最重要的佛教聖地,隨著櫻花栽種、歷代天皇與將軍紛紛到訪參拜與賞櫻,加上與周邊大峯、高野、熊野等靈地,以及大峯奧丘道、熊野參拜道小邊路、中邊路、伊勢路等跨越奈良縣、和歌山縣及三重縣的參拜路徑,形成大面積的宗教靈地,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4年間列為「紀伊山地的聖地和朝聖路線」世界文化遺產。

---摘錄自ETtoday網路資料


票:2006.6.23
片:1930-1990年代片
戳:銷首日奈良吉野山鋼戳(原地局:吉野山郵便局)










本帖最近評分記錄:
  • 升級點數:5(soccer)
  • 級別: 郵務士
    UID: 2613
    精華: 2
    發帖: 323
    升級點數: 239 點
    金錢: 9248 金幣
    線上時間: 326(時)
    註冊時間: 2005-09-27
    最後登錄: 2018-10-08
    1樓  發表於: 2006-06-30 23:53

    第一枚模擬圖戳預計要蓋在右上角櫻花較白之處
    無奈郵局人員還是沒比照模擬圖銷戳
    不過看票貼得端端正正
    郵戳野是蓋得端端正正
    足見相當謹慎用心 已感欣慰^^
    級別: 郵務士
    UID: 2613
    精華: 2
    發帖: 323
    升級點數: 239 點
    金錢: 9248 金幣
    線上時間: 326(時)
    註冊時間: 2005-09-27
    最後登錄: 2018-10-08
    2樓  發表於: 2006-07-12 23:53

    引用
    下面是引用SPHINX於2006-07-12 11:26發表的:

    三枚片上邮票的位置都非常好,一般制作建筑物原图卡不宜将票贴在名信片上建筑物的上方。
    第一枚片的邮戳如果是销在邮票的右边就好了,既清晰,位置也理想。不过是直接寄到邮局去盖销,戳最终的位置与效果图上的理想位置肯定有所差距,第一、二枚老片能制到如此效果,已属不易。
    恭喜!


    感謝 SPHINX兄的欣賞與講評^^
    級別: 郵務士
    UID: 2613
    精華: 2
    發帖: 323
    升級點數: 239 點
    金錢: 9248 金幣
    線上時間: 326(時)
    註冊時間: 2005-09-27
    最後登錄: 2018-10-08
    3樓  發表於: 2006-07-12 23:55

    引用
    下面是引用行雲於2006-07-05 06:01發表的:

    也是桧树皮做的屋顶吗?


    看起還很像是,不知行雲兄對此類建築有研究?
    級別: 郵務士
    UID: 2613
    精華: 2
    發帖: 323
    升級點數: 239 點
    金錢: 9248 金幣
    線上時間: 326(時)
    註冊時間: 2005-09-27
    最後登錄: 2018-10-08
    4樓  發表於: 2006-07-12 23:57

    引用
    下面是引用sunkist於2006-07-12 23:32發表的:

    票是請郵局人員代貼的,有點歪,而且離框也太遠,實在無奈,
    第2枚,是因為左上方顏色比較淡,而票上的建築在片的右方,所以就犧牲了左邊那棟



    請郵局人員代製的片收到未拆之前,就像等開獎一樣:)
    Time now is:02-23 08:41, Gzip enabled
    Powered by PHPWind v7.3 Certificate Game Code © 2003-09 PHPWind.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.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