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 : 107年全國郵展 徵求榮譽委員(新增參展相關資料)
級別: 郵務員
UID: 440
精華: 0
發帖: 1492
升級點數: 669 點
金錢: 7326 金幣
線上時間: 586(時)
註冊時間: 2005-07-03
最後登錄: 2024-10-21
樓主  發表於: 2018-02-27 10:05

107年全國郵展 徵求榮譽委員(新增參展相關資料)

107年全國郵展 徵求榮譽委員



9樓有全國郵展特別規則、參展申請書
13樓有首日封類展品最新版評審特別規則、評審指導要點
以上資料讓有興趣的參展者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謝謝!
[ 此帖被james3在2018-04-19 10:09重新編輯 ]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1樓  發表於: 2018-03-06 10:11

首日封列為正式項目,這是好事一樁。要鼓勵參展,免除參展費用或許是一種方法,但除此之外,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?特別是一些年青的郵友,要去哪裡看最新的評審規則、指導要點?也許30年前是靠著口耳相傳,或是帶著紙、筆到相關郵學會抄錄,這些方法都不錯,很有人情味。但現在是21世紀的第18年,有一種東西叫作網際網路,這種東西是現代人溝通的主要媒介,我不知道諸公們有沒有follow到?包括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,以至於各直轄市、縣(市)相關郵學會,到現在沒有一個網站,提供最新的參賽資訊(也許有,只是google不到)。或許架設一個網站太過困難、經費不足,那也沒關係,把最新的評審規則PO上清清集郵網,讓大家觀看,應該難度不高吧?如果只把規則PO在少數幾個不公開的社群、粉專上,讓圈內人在那邊自嗨,有什麼可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參展?

先前小弟瞥見首日封評審規則的初稿,我們就來看一下所謂「首日封」的定義:
1. 黏貼郵票並銷蓋郵票發行機構首日郵戳之信封。
2. 銷蓋郵票發行機構首日郵戳之郵政用品。
3. 黏貼郵票並銷蓋發行機構首日郵戳之紀念信封。
4. 黏貼郵票並蓋銷郵戳使用首日之信封。

有時候國際性的評審規則,從英文或法文翻譯成中文,因為語言上的隔閡,大家看不太懂字面的意義,但至少可以直接去看英文版或法文版。至於一個國內的規則,有沒有必要寫得如此文言?老實講上面這4條定義,我不相信大家都看得懂。其中1和3有什麼差別?「紀念信封」和「信封」有何不同?「郵票發行機構」和「發行機構」有何差異?什麼是「郵政用品」?什麼是「郵票」?郵資票、營業郵資券、特製信封、便利箱(包)的郵資符誌這些算不算郵票?我相信對一個剛入集郵領域不久的年青人來說,這跟天書沒有兩樣。如今承認首日封的集郵界的合法地位,希望讓更多人能在展場上有發揮的餘地,但作風如果還是沿用過去,只會加速斷層,不要說是免費參展,就算每框補貼參展人500元工本費,恐怕還是難達初衷。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2樓  發表於: 2018-04-19 21:07

雖然只是國內的規定,但能把多年來集郵品分為「垃圾」和「非垃圾」兩大類的界線打破,真的非常好。不過我個人拜讀之後,卻有幾項疑義:
 
《首日封類展品評審特別規則》第2條規定,首日封類展品的定義為:「(a)黏貼郵票並蓋銷郵票發行首日戳之郵品、(b)黏貼郵票並蓋銷郵政用品發行首日戳之郵品、(c)黏貼郵票並蓋銷發行首日戳之紀念信封、(d)黏貼郵票並蓋銷日戳、紀念戳或風景戳使用首日之郵品」。真的很高興主辦單位能用白話文來寫這段話,因為先前的初稿真的沒人看得懂。按照文義解釋,這裡的「首日封」事實上可以包含各類「郵品」,除信封之外,明信片、郵簡、貼票卡、出世紙、包裹單、劃撥單、便利包……等郵政用品應該也都涵蓋在內。不過《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首日封類展品評審指導要點》卻將展品之構成限定於「信封」,這是不是矛盾呢?而且信封還必須是由(a)郵政機構、(b)郵商、(c)收藏家印製和發行,那我的信封是文具店買的、是中華集郵團體聯合會(既不是郵政機構也不是郵商)送的,難道就應該被捨棄了嗎?
 
郵戳的部分很大程度引用了原圖集郵的概念,強調「郵戳與郵票之間應該有很緊密的一致性」,這也很好,但什麼叫作緊密的一致性?原圖卡的指導要點有很明確的規定,但首日封的指導要點完全沒有。烏龜郵票蓋龜山、生肖雞郵票蓋白雞(代)、祝福郵票蓋新莊幸福、花卉郵票蓋花壇、牡丹花郵票蓋牡丹……這樣算是有很緊密的一致性嗎?
 
另外就是這個首日封強調必須是「黏貼郵票」的郵品,縱使指導要點把郵票放寬到「郵資票自動出售機列印出之郵資標籤」,但這些東西真的已經落伍了,現在有多少場合是不需要黏貼郵票或郵資票,而有其他方式表明郵資已付的,大家應該都很清楚,郵政法也有很明確的規定。按照現在這個規則,i郵箱啟用的首日封竟然不能參展,便利箱竟然也不能參展,帶有郵資符誌的特製信封也不能參展,蓋有郵資已付戳章的信封也不能參展,電子郵件也不能參展,千千萬萬黏貼營業郵資券的信封也不能參展。上述這些郵品是否毫無參展的價值,而須以規章排除在外?恐怕需要諸公們再好好研議了。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3樓  發表於: 2018-04-22 14:10

法律訂在那裡, 難道每個人、毎件事都要上法院打官司, 這法律才算有洨路用嗎?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4樓  發表於: 2018-04-22 14:53

中華集郵聯合會的規章, 影響到整個集郵運動的走向, 這是眾所周知的。這位前輩應該也很清楚, 什麼「郵垃圾」 基本就是照郵展的規章來評斷的。因此無論你參不參展, 這些規章本來就應該受到公評。 我是不知道「害人害己」之說,又是所為何來。不參展究竟又有誰受害呢?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5樓  發表於: 2018-04-23 18:00

我個人是認為,適度地訂出一個「郵」戲規則,這不是壞事。有些人會說,我又不參展,訂什麼規則都與我無關。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這樣的說法,但就沒意思了。好比打籃球,甚至打躲避球、打撲克牌也好,各種休閒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則。當然你也可以說,我又不參加比賽,幹嘛照規則?不照規則當然也可以,自己關起門在家玩,沒有人會阻止,但就沒有交流的機會,難免流於空泛。前輩們都說「自然封」比較好,蓋癸戳是垃圾,為什麼呢?因為從前的規則就是這樣訂的。你可以無視規則,但它的影響力卻是無所不在。最明顯的就是原圖卡,如果沒被承認為正式比賽項目,今天絕對不會如此風行。因此參展的郵友需要看規則,不參展的郵友更要看規則。
 
問題就在於,你這個規則究竟想達成什麼樣的目的?想把集郵運動帶往哪個方向?以前的規章說自然封好,後來自然封愈來愈少,規章卻沒有與時俱進、配合修正,結果大家把精力都花在矯揉造作,完全背離集郵的初衷。況且,既然都是做出來的東西,憑什麼做得比較醜的自然封,反而比製作精美的的首日封來得具有優勢?因此首日封被接納為正式項目,也是時代的必然。這次中華集郵聯合會把人為製作的首日封納入規範,這點必須予以肯定。但究竟要把這個項目帶往什麼方向?特別是高速發展的當代,由菁英們制定的規章,能不能走在時代前列,還是只能跟在後面,且戰且走?如果是後者的話,那又何必訂這個規則,我們繼續照舊的規章執行不就好了?
 
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,以前參展的郵封一定都會有收件人姓名、地址,但現在大家注重個資保護,因此實寄的首日封回來之後,會把地址撕下。這種沒有地址的實寄封,要不要承認它的地位?這是時代發展的新產物,首日封參展規則如果率先承認,允許這樣的郵品上架,大家就不用花心思去製造一個收件人地址,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有意義的研究。不承認也沒關係,但我相信大家也只是浪費時間去弄一些假的收件人名址,有些人專業度不夠,還會製造出錯誤的地址(地址與銷蓋落地戳的投遞局不符),更是誤導郵史研究。
 
不過現在這些似乎都還沒觸及到,甚至規則還停留在「黏貼郵票」的地步,沒有黏貼郵票、郵資票的首日封,例如黏貼營業郵資券、蓋i郵箱專用戳的首日封,皆無法參展。我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有沒有錯,希望我是錯的,否則難免令人比較失望。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6樓  發表於: 2018-04-23 18:49

我補充一點,很多前輩們都說,自然封好,蓋癸戳不好。為什麼自然封好?因為郵展規定要自然封,評價才高。為什麼這樣訂?我個人的解讀是,以前鼓勵大家運用既存的、自然產生的郵件,來挖掘郵史。後來自然封能玩的少了,關鍵是郵史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被挖掘,但規則卻毫無改變,於是大家只好自導自演。原本是先有信封,才有郵史;後來卻演變成是先有郵史,才有信封。完全按照編好的劇本貼票、銷票、郵路、落地,然後再拿來說這是郵史。這也不是錯的,因為它至少也紀錄了郵史,而且我們大家都在做這種事情。但弔詭的是,明明就是自導自演,卻還要把它搞得跟真的一樣,以致花太多時間在這些沒有意義的鋪陳上,甚至造假。首日封能被承認,當然是好事一件。首日封不自然嗎?從當代集郵的角度來看,首日封、蓋癸戳再自然不過了;所謂的「自然封」出現在這個年代,卻反而一點都不自然。這種審美觀也許有些人還無法接受,但隨著首日封項目被承認,是有可能會動搖的。未來什麼才是郵垃圾?那還有待時代的檢驗 (用垃圾來形容或許不甚妥是,但總有一些郵品是大家較不欣賞的)
級別: 榮譽會員
UID: 2847
精華: 0
發帖: 2635
升級點數: 1519 點
金錢: 10306 金幣
線上時間: 458(時)
註冊時間: 2006-02-18
最後登錄: 2025-02-24
7樓  發表於: 2018-06-25 13:58

圖片:
今年的全國郵展,主辦單位做了一張很精緻的宣傳海報(如圖)。建議能把集郵講座、集郵教室、集郵導覽的活動詳情、時間等資訊及早放在網上,俾利各界前往參觀,以收集郵推廣之效。
Time now is:04-21 20:06, Gzip enabled
Powered by PHPWind v7.3 Certificate Game Code © 2003-09 PHPWind.com Corporation style by xiaoqiang.n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