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說『專題集郵』
「專題集郵」(Topic collective),可以說是20-21世紀屹立不衰的集郵方法。它打破了過往傳統式成套收集的迷思,並把「用郵品說故事」的理念導入郵集編製之中。個人認為,在無更新更簡易的方法出現之前,它依然是集郵者最愛的集郵方法之一。
自從FIP大力擴張領域之際,專題始終都被引為開疆闢土的先鋒項類。因此在FIP亟力的推介促銷之下,迅速的將此法傳播到世界各地。於是專題集郵法,一夕之間成為眾所採用的集郵方法。
國內專萌芽初期,完全依賴先輩們的暗中摸索從無到有。爲了能夠找到竅門,大家紛紛加入美國ATA成為他們的會員。之後成為他在台灣分會,進展緩慢不說,世界集郵概況只能從有限資源裏得悉。再來就是先進們在國際和各方的辛勤攻略,迨至全國專題會成立,這下總算找到一席安身之地,並也逐漸與國際接軌同流。
無可否認的,當我國與國際郵壇接軌後,完全依靠傳統郵集爲國爭光。然而,台灣的傳統郵品究竟有限,因此有識之士乃力求擴大範圍,專題就在此刻一飛沖天,成為郵壇不可忽視的主流。
國際舞台瞬息萬變,早年台灣郵壇大老陳繼勳前輩,每次自FIAP, FIP 年會歸來總是感慨萬千。他大聲疾呼應該如何如何改善,應該如何如何做起?可惜言者諄諄聽者邈邈,最後只好釜底抽薪,乾脆以高薪聘請老外達人,前來台灣開講傳授集郵技巧。
最先來台的是「大象小姐」歐文絲女士,還有馬有理及一些澳紐評審專家等等。接著,FIP也派專家前來講授遊戲規則。果然遠來和尚會念經,當時六十餘位郵人親潤其澤,如今他們個個都是台灣郵壇的柱石。自此開始台灣集郵走出窠臼,迅速的與國際集郵逐步接軌。專題會卻在這將近十年時間內一蹶不振,會務跡近停擺,會員星散,能不讓人慨歎乎?